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摘要】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早已成為全球化背景下的熱點話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些舊有措施的作用在逐漸削弱,但新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特別是在金融危機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對全球各國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機造成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原因及其弊端的基礎上,提出我國應采取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金融危機,貿易保護主義,全球化
The drawbac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de protectionism
under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ism has long been a hot topic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ffect of some old measures have becoming weaken, but the new continuoustrade protectionism has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worldwide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which may be taken by China.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trade protectionism, globalization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論題。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會選擇不同的貿易政策,總體來看,自由貿易政策與貿易保護政策是伴隨經濟周期的更迭而交替使用。盡管全球化趨勢不斷擴大,各國均或多或少地融入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框架,但貿易保護仍時常花樣翻新,特別是在世界經濟低迷的背景下,貿易保護有抬頭之勢。
一、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抬頭的原因
2007年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連鎖反應將恐慌與危機傳染到全球各國,導致全球經濟進入“嚴冬期”。隨著負面影響的不斷擴大、深化,全球范圍內的投資和貿易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不少國家和地區為加強對本國產業和市場的保護,采取了各種貿易保護措施限制進口。貿易保護主義傾向的再次出現,令世界貿易組織、各國首腦及專家表示堪憂,在前不久結束的20國集團金融峰會和APEC會議上,各國首腦均紛紛發出避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呼吁并表達了積極推進多邊自由貿易的合作意愿。
經濟衰退是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根源。經濟衰退與貿易保護好像一對孿生兄弟。一國經濟衰退,其對本國貿易的保護必有抬頭,而當前的情況正激發了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已經出現增速明顯放慢的跡象。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連續兩次對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進行了修改,由原來的4.1%下調0.4個百分點至3.7%。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經濟繼續走低,預計美國08年經濟增長1.4%,增幅較07年下降0.4%,而歐盟和日本已經在今年第二、三季度分別出現了0.2%和0.1%、2.4%和0.4%的連續負增長,預示歐盟和日本經濟已步入衰退。
同樣,我國在這場金融海嘯中也受到了較大沖擊,雖然部分專家學者對于接受過97年亞洲金融危機考驗以及連續五年以兩位數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并作出中國經濟未受很大損害的判斷,但事實是我國經濟也面臨增長放緩的問題。世界銀行在11月25日發表的有關中國經濟季度報告中已將先前對我國2009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由9.2%調整為7.5%,是19年來最低。
金融危機本身不僅正在美國、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擴散和蔓延,而且對其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發生和擴大。面對這種低迷的經濟形勢,各國決策者傾向于保護本國制造商并采取嚴厲措施限制進口的做法將會成為其外貿政策選擇的最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