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改革持續深化,電子商業匯票(簡稱電票)迅猛發展,電票占比逐步提升,而上海票據交易所的開業,既是金融市場深化改革的產物,也是票據市場進入歷史新階段的標志。綜合起來看,票據業的經營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票據轉貼現業務對提高票據資產流動性,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票據轉貼現是怎么回事
票據轉貼現是指某家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將未到期的已貼現或已轉貼現的商業匯票進行轉讓的票據行為,而票據回購是附回購協議的買斷式轉貼現轉出,分為逆回購(買入返售)和正回購(賣出融資)。無論是票據轉貼現還是回購,其實都是金融機構資金融通的一種方式。金融機構通過賣出或者買入票據資產實現資金融通、資產結構調整和獲利。
票據轉貼現是票據業務中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票據轉貼現業務為票據資產提供著充足的流動性,使得金融機構能夠借助票據業務,優化資產結構,增強資產的穩定性。票據轉貼現業務是貨幣市場的重要補充,是央行再貼現、逆回購等宏觀經濟調控行為傳導至貨幣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
票據轉貼現業務發展現狀
1.商業匯票業務快速發展
從央行歷年支付體系運行報告可以看出,我國商業匯票無論從結算筆數還是結算金額,平均每年的結算量均以較快速度增長。從2009年到2015年,商業匯票筆數年均增長8%,結算金額年均增長10%。不過,相關指標在不同年度起伏波動是比較大的。而單筆結算金額的變動則反映企業對商業匯票融資需求的變化。從結算量和結算金額同步雙增、而單筆結算金額發生波動的情況看,我國實體經濟整體景氣度也是隨經濟增速調整而波動的。
2.電子商業匯票跨越式發展
2009年以來隨著央行大力推廣電子票據系統,電子票據系統以其與生俱來的安全、便捷等特點正為市場參與者所認同。參與電子匯票承兌業務的銀行和機構在連年增長。根據人民銀行支付運行體系報告,截至2015年底接入機構已達396家,電子商業匯票的交易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根據人民銀行數據,從2009年至2015年全國電子商業匯票交易筆數累計年均增長284%,交易金額年均增長352.1%,其中電子商業匯票承兌筆數年均增長113%,電子商業匯票承兌金額年均增長280.2%。2014年以后商業匯票貼現金額迅猛增長,電子商業匯票占比穩步提升。2015年全國商業匯票貼現金額較上年增長148.3%,其中電子商業匯票貼現金額占比達26.7%。
3.票據轉貼現業務發展狀況
由于紙質商業匯票的局限導致其規模與交易難以跟蹤及統計,故在此討論的主要是電子商業票據中轉貼現業務的發展情況。
(1)票據資產加速從表外返回表內,票據貼現規模的增加推動了票據轉貼現業務的發展。在外需疲弱導致我國出口下滑、中小企業轉型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的情況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面臨考驗,不良率攀升。在商業銀行表內信貸資產增長不足的夾擊下,銀行加大了票據貼現的力度,將票據資產向表內信貸轉移。數據顯示,2013年三季度以來貼現承兌比逐年提升,由30%占比迅速提升至2016年的60%。
票據貼現業務的活躍與增長直接增加了轉貼現業務的標的票據資產。而活躍的票據貼現業務正促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做大票據轉貼現業務,以加快資金融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這幾年票據轉貼現業務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呈指數式增長。
(2)電子商業匯票轉貼現業務迅猛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電子商業匯票轉貼現規模達到14.22萬億元,比2012年末累計增幅高達3100%。這表明自2014年以來商業銀行在合規經營的要求下,已越來越認識到電子商業匯票轉貼現交易具有無可比擬的安全、便捷優勢,加快票據轉貼現業務的發展既可為票據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又可以促使票據承兌與貼現業務穩步發展。
此外,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銀行業不良率攀升,一些商業銀行出于風險和收益雙重考核要求,一方面會購買一些低風險資產來加強資產質量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有些商業銀行也會出售部分票據資產,以增強票據資產流動性來增加票據收益,這就促使票據轉貼現業務在這幾年發展得如火如荼。
票據轉貼現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紙票與電票并存,在票據轉貼現業務中操作風險突出
從交易介質的角度看,無論是紙質票據還是電子商業匯票,在票據轉貼現業務的各個環節都蘊藏著風險。但是相較于紙質票據,電子商業匯票是以數據電文形式制作,并登記存儲于ECDS中,不存在假票風險。除系統數據庫出現崩潰外也無需擔心數據丟失和保管的風險。
在操作層面上,電子商業匯票較紙質匯票大量減少書寫錯誤、背書不連續、重復背書、印章加蓋不清晰或不規范等風險,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了人為操作的風險。但是電子商業匯票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由于商業銀行人員操作和審批不嚴格導致利用偽造的證件接入電子票據系統,并直接進入電子票據流轉環節造成票據風險的案件時有發生,就是一個問題。
2.票據轉貼現業務的交易及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隨著票據市場參與主體和經營模式的多元化,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由持票生息逐步向持票生息與周轉獲利并重的方向轉變。近年來轉貼現規模迅猛增長正說明了這一切。然而在票據轉貼現獲利交易中,大量票據中介參與其中,票據轉貼現業務缺乏統一的市場監管和風險隔離。由于票據中介是趨利而來的,票據經營行為良莠不齊、動機不純者時有出現。
而隨著票據交易中間環節增多,交易鏈條的增長使得投機分子偽造假票據、假印章、假資料、假發票的機會增多,從而有可能引發各類票據案件。此外由于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疏漏,如對票據貼現業務先貼后查,逆向操作;對票據背書查看不仔細,背書不合法、不完整;對企業印鑒核驗不認真;不按規定流程操作等,也會導致票據運營過程中風險管控難度進一步提升。
3.票據轉貼現、回購交易中可能存在合規風險
商業銀行如果片面追求利潤,或者一些票據經營機構負責人為了突顯個人經營業績,可能會發生清單交易、熟人交易等情況,為一票多賣、資金空轉、違規拆借資金、資金違規投放等留出了空間,并有可能人為地阻礙內部合規檢查和合規管理。特別是與非法中介機構合作時,更容易形成內外勾結,產生嚴重的道德風險和合規經營風險。
由于票據轉貼現和回購交易涉及多個票據經營機構,一旦出現合規漏洞,不僅會擾亂票據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有可能給票據經營機構造成巨額損失,甚至會埋下票據市場系統性風險隱患。
4.票據轉貼現業務創新需關注法律與監管風險
當前信貸資金停留在實體經濟中的規模和時間有所縮減,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問題,部分企業經營業主試圖利用票據中介將融資性票據包裝為貿易型票據,導致大量無真實貿易背景的融資性票據進入銀行系統,繼而流轉入票據交易市場環節。隨著各類票據糾紛引發的訴訟案件增多,票據公示催告和司法凍結不斷增加,各類法律風險導致的票據違約案例增多,給票據轉貼現業務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可忽視的問題。
2015年末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對票據業務作出相關風險提示,重拳整頓票據業務。2016年央行、銀監會發布《關于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進一步規范票據市場,表明了監管部門對加強票據業務監管的決心和力度。隨后,監管部門還陸續開展了“兩加強,兩遏制”的現場檢查和交叉再查,要求之嚴格,涉及面之廣前所未有,對票據轉貼現的合規性要求日益嚴格。
5.票據轉貼現計提的風險資產權重過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據轉貼現業務的發展
目前票據轉貼現業務風險計提是按照新資本管理辦法執行的。舉例來說,一筆票據業務,經過A行貼現后賣斷給B行,B行賣斷給C行,C行再賣斷給D行,最后再由D行賣斷給E行,經過多次交易后,由于所有背書人都有被追索的可能,故A、B、C、D、E行均需要計提加權風險資產,這樣造成的結果是A、B、C、D、E行累計計提的加權風險資產遠遠超過該筆資產本身的風險計提。
隨著票據交易所的成立,票據轉貼現業務將進一步活躍,票據資產的流轉速度將逐步加速,但是過高的風險資產權重的規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票據轉貼現業務。而隨著票據風險資產的計提,令與同一筆票據資產相關聯的資本成本隨著轉貼現的流轉迅速提升,相關機構只能被迫提高定價予以彌補,致使票據資產定價逐步提升,這顯然違背了資本充足率管理對商業銀行債權加權風險權重為25%和20%的初衷,限制了票據轉貼現交易的合理發展,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票據資產的流轉性。
(作者單位:江財九銀票據研究院)
來源:票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