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以前出口形勢好的時候,可以試單碰碰運氣,現在市場風險加大,資金周轉困難,有大單也不敢輕易接。”廈門點將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大連對眼前的局面感到很糾結。
張大連的企業主要做建筑材料出口,目前,公司持有的出口訂單同比增長了5%—19%,但因出口成本同比也有同樣的增幅,所以企業出口的利潤率依然很低。
不過,慶幸的是,2009年福建省大幅提高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補助比例,并且今年仍然保持這一比例,讓張大連輕松不少。
為幫助外貿企業化解出口風險,福建省2009年開始將企業參保出口信用保險的保費補助比例從過去的20%提高到40%。信保支持力度的加大,使像點將公司一樣主營出口業務的中小企業如同進了“保險箱”。一旦客戶不及時付款,企業可以獲得賠款彌補損失,既規避了風險,又不影響經營。
這樣做的地方不止福建一地。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出口企業聚集的沿海各地的調查發現,政府均出臺了扶持中小企業措施,以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大、融資難的困境。而且,與以往相比,這些措施更具針對性。
地方政府各顯其能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在調查中本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減輕外貿企業資金壓力,廈門市對企業進行出口信用保險資金補貼,同時持續加大本級財政的投入力度。此外,廈門市通過廈門中小在線網站服務中小企業,建立中小企業融資超市,進行中小企業與銀行對接,在網絡上建立銀行貸款快速通道。同時,建立完善的征信體系,通過第三方評級機構為中小企業建立信用檔案、信用報告。
此外,福建省政府還出臺了《關于扶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融資服務、支持開拓國內外市場并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等36條具體政策措施。
12月5日,福建省經貿委擬確定55家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享受福建省2010年下半年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風險補助。
廣東加大對中小外貿企業的支持,改變信貸緊縮一刀切的做法,協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中山市相應號召,推出了5項扶持措施:一是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二是獎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推進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發展;三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開發出更多新興融資工具;四是實施重點中小企業融資扶持政策;五是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大力推動優質中小企業上市融資。
寧波市今年10月發布了《關于保增促調推進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通過稅收減免、緩交社會保險費、實施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等措施,減輕企業負擔;通過統籌安排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扶持機制,提升企業活力;通過設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和融資性擔保風險補償等,規范金融秩序,改進金融服務。另外,在支持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優化政府服務等方面,也提出了導向明確的措施。
青島國際空港工業聚集區管理委員會招商部項目主管王蕾告訴本報記者,青島很多企業建議政府建立資金信息平臺,多給企業提供一些融資渠道,延長租賃費上繳時限,希望國家盡快出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具體措施,有效解決融資難、成本高的問題。
小微企業呼吁降低融資成本
“如果說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是一場急性病,現在則是這場危機的延續,好似用強效藥退燒后的后遺癥。”廈門華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永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急性病需要下猛藥,當時中央出臺的一攬子計劃,收到一定成效,如今世界經濟形勢變幻莫測,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需要各方尤其是政府部門綜合施治的同時,中小企業也應苦練內功,各顯其能。
廣州尚軒制衣廠老板譚健文告訴本報記者,辦廠的錢主要來自客戶和朋友,朋友借錢利息不高,低的是2%,一般是5%。“我沒有去銀行貸款過,我去問過平安銀行,他們說必須要房產抵押,還有很多瑣碎事,像我這樣的小企業,缺少抵押物,因此,沒有辦法貸到。”
一旁的老板娘說:“上次報紙上宣傳政策出臺,說幫助小微企業,結果我們去跟銀行借貸,銀行的工作人員說,國家根本沒有出臺這些政策,是報紙亂寫的。還說,你們不是微小企業,是‘危險’企業。”
譚健文夫婦對此很是無奈,他們說,銀行完全可以因人而異,經過調研后,對這些所謂的“危險企業”進行了解和評估,再來決定可不可以用國家優待政策來扶持。“你不能一刀切,要求(申請貸款人)有多大的豪宅,銀行才會給多少錢。(如果真有這些,)那我還算什么微小企業呢?”
這對艱辛創業的夫妻對于小微企業不僅不被銀行重視還受輕蔑頗感不平,“其實真的不能小看小企業,100個小企業加起來并不輸給很多大企業。小微企業解決了很多就業問題,也幫國家承擔了很多責任。政府不能說看著我們能活就活,不行拉倒”。
在他們看來,“優勝劣汰當然需要,但如果大環境影響,讓小微企業很難支撐,政府為什么不幫我們一把?不是說要很多錢,至少應該去了解它們,讓小微企業感覺到這種溫暖和關愛。”
福建漳州一家不愿具名的臺資企業總經理告訴本報記者,銀行貸款,就是看廠房有多大,地有多少,沒有這些做擔保,根本不會考慮貸款,對中小企業而言,特別是小微企業,這些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