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指南針
大學新生入校后往往會經歷一段“消費膨脹期”,由于以往財務有賴于父母安排,在掌握了自主權后對于使用錢財無概念、無計劃,因此往往造成生活費超支。能夠為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精打細算,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競爭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自修起“理財學分”。
【案例回放】
大學生“錢經”難念
現已升入大二的小肖進入大學后的一大困惑是“怎么用錢”?面對各種開銷支出,她經常感慨“還沒怎么花,錢就沒了”。小肖介紹說,身邊同學的生活費使用普遍都是“糊涂賬”。她的一位室友開學一個月就花掉了一學期的生活費,無奈只好向身在外地的父母開口要錢。
【專家支招】
大學生搞好理財需要“開源節流”
工商銀行北京海淀西區支行的理財經理王女士指出,大學生在生活中要抓好“開源”、“節流”兩個方面,“大學生理財的主要資金供給來自于父母的生活費,在此之外,還應爭取疏通其他擴充本金的途徑:其一是獎學金收入,這也是在校學生獲得高額收入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其二是兼職收入,從經濟投資學角度來說,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且幾乎不具風險性。”
在管理支出方面,她建議學生們養成記賬的好習慣,具體方法為,每天詳細記錄每筆支出的用途,月底總結這個月用于學習、生活、娛樂項目的金額各占比重多少,相比上月是否在正常波動范圍內,過一段時間嘗試刪減部分不必要的支出;此外,有規律的支出方案作保證,理財的本金才能更穩定。
長期理財成習慣
在學生理財方面,建設銀行北京分行理財分析師趙先生提醒大學生們:理財有收益,就有風險,投資仍需謹慎。他強調兩點:一是要根據經濟走勢和專業知識進行判斷和投資,而不要依靠道聽途說的消息進行操作;二是學生投資需量力而為,做好心理準備和資金準備,建議用資產的30%投資風險性大的理財產品,70%做穩健性產品。
另外,堅持長期理財投資才是制勝的法則。他建議,大學期間需要培養并堅持理財習慣,并在理財生活中實現成長;同時,也只有把時間拉長,理財才能得到顯著的收效。
【行家點評】
“教育投資”是基礎
與此同時,相關專家表示,大學生的理財活動應當建立在完善的“教育投資”基礎之上,即順利完成學業、提高外語水平和增強計算機能力等。事實上,大學生投資自己,這其中也包括通過理財使自己獲得進一步受教育的機會,從而享有在未來發展中的主動權。歸根結底,學習是學生的本分,做好這一點就相當于給自己存下了一筆不菲的定期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