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您有沒有意向選購期限稍長的理財產品?”昨日,記者在某國有銀行崇文門支行詢問理財產品時遇到了大堂經理的熱情推薦。結果這款所謂的長期限理財產品卻是銀行發售的保險產品,此時,銀監會銀保新規正式下發4個月有余,保監會的銀保新規也已發布一個多月時間,但銀保產品銷售的亂象依然在上演。
由于銀保產品誤導銷售的狀況時有發生,銀監會、保監會輪番出臺新規加以遏制,撤銷保險公司駐點人員、繼續保持1對3(1家銀行網點至多不超過3家保險公司產品)合作模式,特別還嚴厲禁止銀保產品和理財產品混淆、混搭出售,也不可與同期儲蓄相比擬。但記者在部分銀行網點卻發現,保險人員的撤出,反而讓銀行工作人員更加便利地把銀保產品與理財產品混淆出售。
上述大堂經理介紹該款銀保產品時只字未提銀保二字,“如果想選購理財產品,可以短期限、長期限結合配置,短期產品天數短、靈活、收益相對較低,但長期產品收益高,相當于一款強制儲蓄,每年還有高額的分紅,外送一份保險,收益、保障雙豐收,投資門檻也較低”。
當問及到底是一款什么類型的產品時,該大堂經理閃爍其詞,“儲蓄型理財產品,淡化了保險功能,主要是理財”。同類情況也并不少見,記者在其他營業網點也遇到了類似情況,與理財產品混淆銷售、只提高收益卻回避投資風險等等。
而銀行如此積極銷售,與銀保銷售渠道的傭金費用上漲有直接關系。“從以往保險公司發布的年報中不難看出,銀保產品銷售是部分公司的主要盈利增長點,監管層為了制止誤導銷售亂象叢生,開始發布規定收窄銀保銷售渠道,保險公司進入銀行的門檻自然會提高。哪家保險公司付給銀行的傭金比例高,就和哪家公司合作。”相關專家解釋道。
正因為銀保銷售渠道手續費傭金看漲,銀行工作人員的提成也相應提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有銀行柜員如實說道,每個銀行工作人員都有攬儲壓力,今年新增了銷售銀保產品的任務,有時甚至感覺自己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
同時,該柜員承認,現在銷售銀保產品的手續費的確有所提高,目前他們銷售銀保產品的提成是“1萬元提50元”,高于普通的理財產品,所以推銷銀保產品的熱情很高。
不過,對于這類現象,監管層一直較為關注。早在4月8日,保監會就發布了《保險公司委托金融機構代理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征求意見稿)》,首次將保險產品代理渠道擴大到整個非保險類金融領域。“如果意見稿最后得以通過,銀行業代理保險的"一家獨大"局面將會得到改變,亂象可能會有所緩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
最后,保險理財師也提醒投資者,在銀行選購理財產品和辦理業務時,如何做到不“被保險”,主要還需了解產品是否適合自己,不要忽略保障而單純追求高收益。
與此同時,該理財師強調,銀保產品都有10天的購買猶豫期,如果投資者不小心購買了不需要的保險產品,可以在購買后10天內選擇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