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原標題:優化通關流程暢通外貿“高速路”)
簡化辦事程序,通關效能不斷提升“實行‘兩單一審’,企業僅需同時申報一份備案清單,海關直接通過計算機自動與報關單聯動處理,方便極了。 ”申報是企業進出口通關的第一道程序。 2月4日,在合肥出口加工區通關現場,江蘇亨通海晨物流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經理王陳告訴記者,以前手續十分繁瑣,貨物頻繁進出境,都需要另外提供合同、發票等隨附單證,收發貨方分別報關,產生一進一出兩份報關單,再由海關分別審核放行。
為改變進出口貨物通關辦證項目多、程序多、手續繁雜的現象,合肥海關從簡化辦事程序入手,優化查驗流程,改進監管模式。自2013年7月起,推行試點的一項“兩單一審”業務改革,使合肥出口加工區的企業最先嘗到了優化通關監管模式的便利。 “不但報關手續更簡便,費用降低不少,關鍵是為企業贏得了時間。 ”
“鼠標輕輕一點,貨物通關放行。”一票無紙化報關單,最快甚至只需2秒鐘便可辦理全部通關手續,企業不再需要來回跑。相較于以往需要企業到海關業務大廳辦理報關手續,并提供紙質海關單證的做法,通關無紙化使企業通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時也降低了企業通關成本。在合肥出口加工區的海關辦事處,目前無紙化報關的比例已達98%。
不僅申報審批“瘦身”,合肥海關全面推行“匯總征稅”稅收征管新模式。海關對經審核符合條件的進出口納稅義務人一個時期內多次進出口貨物對應稅款匯總計征,改變了海關傳統的“逐票審核、先稅后放”的征管模式。該項改革有助于降低企業納稅成本,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青島海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現在企業無需在月初留存預繳稅款項,當月就盤活了20萬流動資金,為企業節省成本超萬元”。
為適應市場競爭,通關速度和時間日益成為企業最關注的問題。 “如何讓商品從企業出廠到海關再到通關這段路走得更便捷順暢,對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發展開放型經濟意義重大。 ”合肥海關關長肖力認為:“必須主動作為,以改革促便利,為企業減負,讓自身更強壯,讓貿易更便利。這是合肥海關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
關檢合作“三并一”,“串聯”改“并聯”
“三個一”通關服務,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被盛贊為“秒通關”。
推進貿易便利化是全球性的大趨勢。而要完成貿易便利化的目標,需要多部門、多領域的通力合作。作為企業走出去的“推進器”、服務開放型經濟起飛的“發動機”,海關部門的通關便利化無疑是國際貿易提速的前提。
以前,進出國門的商品先后要過海關與檢驗檢疫兩道“關”,企業要“兩邊跑”,費時又費力。為了讓企業便利通關,合肥海關會同安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創新性地將“三個一”關檢合作從口岸延伸到特殊監管區,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使得由安徽本地入關的貨物,配送效率更高,物流成本更低。
“通過作業流程優化,現場執法從‘串聯’改為‘并聯’。查驗貨物平均通關時間由原先的1天縮減到半天,企業裝卸貨費用同樣減少50%。 ”蕪湖海關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作為我省最大的業務口岸,蕪湖口岸對于被布控查驗的進口法檢貨物實現了100%“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據統計,自去年5月份全國海關統一版“一次申報”系統在合肥海關部署上線以來,截至2015年底,轄區企業通過該系統申報報關單32133票,占同期報關單總量的18%。全年該關還辦理一次查驗報關單182票,一次放行報關單810票,“三個一”全流程報關單74票。
隨著通關環節不斷“瘦身”,我省外貿進出口“高速路”不斷擴容。在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足、我省外貿政策“去杠桿”的雙重壓力下,合肥海關推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以改革促便利,使企業通關進一步便捷,負擔進一步減輕,全力促進外貿健康穩定增長。
瓶頸變通途,真正實現“一次通關”
“多地通關,如同一關”,企業無論在哪個海關辦理手續,都享受同樣的待遇和標準。這是長三角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帶給企業的紅利。
安徽省輕工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大型外貿進出口企業,以前貨物通關相對不便。公司物流部總經理袁非介紹:“實現長三角大通關改革后,企業在合肥本地報關,上?;蛘邔幉诎斗判校隹谪浳锏耐P時間由過去的1天縮短到5分鐘,通關效率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也強了。”袁非說,在合肥報關,船開后最快2天即可拿到退單,比原來節約至少1個半月時間,這意味著大大加速退稅款回籠速度,僅此一項全年可節支400萬元。
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進出境物流發揮著紐帶作用。長江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范圍已從最初的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擴展到長江經濟帶九省二市的12個直屬海關,長江全流域真正實現了“十二關如一關”。
為了進一步打通內陸地區企業的通關瓶頸,合肥海關還主動與天津、青島、大連、滿洲里、阿拉山口等沿海沿邊海關,建立了區域通關工作機制。通過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屬地海關和口岸海關通關作業連接起來,海關間的合作也為我省企業提供了一條跨關區報關、納稅的便捷通關通道。實現了跨區域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優化監管工作模式和資源配置,提升區域通關效率。
“通關便利化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優化海關監管服務措施,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肖力表示,新的一年,在依法把好國門,不斷提升實際監管效能的同時,將深入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全面推進“單一窗口”建設,加快電子口岸升級,打造集申報、監管、物流及金融等于一體的全省性公共平臺,推廣“一站式”作業,深化“雙隨機”改革、報關企業“一地注冊,全國報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