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本報訊 記者蔡巖紅 廣州海關1月25日向記者透露,該關近期發現一起報關企業假借海關名義收取“查驗費”非法牟利事情。對此,海關提醒進出口企業,要全面了解海關各項政策法規,謹防不法報關公司借海關名義斂財。
近日,一家企業反映,該企業海關查驗率畸高,2012年1月至6月份查驗率幾乎高達100%,在該企業資信度提升獲批成為海關A類企業后,查驗率依然高達50%左右。獲悉此情況后,南沙海關立即對企業通關查驗情況開展了全面核查。初步調查顯示,該企業委托的代理報關公司涉嫌偽造“查驗服務單”,捏造海關查驗事實,借此向委托企業索取“查驗費”,近三年來非法牟利超過16萬元。
據海關調查,部分企業將報關及物流業務整體外包,由于對海關政策法規不甚了解,加上信息不對稱,導致部分代理公司假借海關名義向企業收取各種費用有了可乘之機。
目前,不法代理公司假借海關名義向企業收取費用的主要手法有:一是亂收查驗費。一些報關公司在為進出口企業辦理報關業務時,假借海關名義向企業收取額外費用,如憑海關“查驗服務單”向貨主亂收費或者偽造“海關查驗通知單”索取查驗費;拼箱柜中只有一票貨物海關實施查驗的,卻向多家貨主收費;對海關簡單外形查驗貨物卻向貨主收取掏箱費;抽查個別集裝箱的卻向貨主收取全部集裝箱費用。二是亂收加急通關費。企業為趕船期,希望貨物盡快通關,部分不法代理公司就借機收取加急通關費,還“承諾”只要企業繳納了費用,就一定能趕上船期。三是亂收加班費。部分代理公司以海關夜間、周末、節假日查驗需要收取加班費為由,對這些時間段查驗的貨物收取“加班費”。此外,亂收各種各樣的“搞定費”。貨物被海關查出了問題,就向企業收取“搞定費”,承諾收取費用之后,可以保證單貨不符的貨物正常通關。
據海關介紹,海關對進出口貨物實施查驗不收取任何費用,但碼頭經營單位會向企業收取集裝箱的拖拽、運輸、倒箱作業環節產生的費用。至于所謂加急“通關費”、“搞定費”更是無中生有。海關依法對貨物進行查驗,視企業資信度及實際經營情況為企業提供預約加班、到廠查驗、加急查驗等服務,但不存在任何加收費用的情況。正常貨物當天查驗當天放行,“問題”貨物依法扣留,移交相關部門進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