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17.6%,增幅比2006年提高4.9個百分點,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54.4%,而服裝出口的現金流周轉快于國內市場,廠商傾向于優先出口。
商場數量極為有限,同一品牌進駐多家商場,服裝市場貌似龐大,實際被少數商家控制。商場數量相對于城市人口來說極為稀缺,2007年北京市黃頁收錄的百貨商場為46家;然而,北京市人口為1743萬,人均商場資源極為有限。商場內的服裝品牌極為有限,北京的22家銷售額上億的商場總共七個大類的所有服裝品牌共計不到500個,平均每個商場單獨擁有的品牌不超過25個,有限的服裝品牌使得眾多消費者缺乏選擇,已打入市場的品牌擁有了相對的壟斷力量。商場資源的稀缺導致較多商場將目標用戶鎖定為高端消費者,高收入人群保證了商場的基本營業額。灰色收入支撐著商場的高端消費,近年來,商場的發行預付費的儲值卡支撐著商場的銷售額,中低消費者只在促銷的時候才成為商場的目標用戶。
社會認同的需要導致中國城市消費者在能夠將自己身份區分出來的商品中投資較多。社會認同理論(SocialIdentityTheory)指出,人們在社會群體中追求成為地位高、形象良好的成員。中國社會最近三十年的貧富差距在不斷增大,消費者普遍存在較為明顯的身份焦慮。城市中高收入的人群有較強的身份認同的需要,從而在能夠彰顯社會地位的商品方面投資較多。2007《國際先驅論壇報》指出“在當今中國,穿著代表著你的品位”。
中國服裝未來在國內
服裝行業近年面臨產業競爭格局的重新洗牌。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成本不斷攀升,優良出口企業開始考慮內銷,新的勞動法的實施、原材料成本上漲導致眾多服裝生產加工企業的成本上升近1/3,較弱的企業已經漸漸退出市場。
服裝行業出口企業開始考慮樹立自己的品牌,重構國內市場。多數出口企業為原料、初加工或貼牌服裝,利潤較低,并非走高利潤的品牌路線,相對于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開發不足,出口企業可以考慮創建自己的品牌,占領國內市場。
拓展新的銷售渠道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服裝直銷的發展勢頭迅猛,淘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服裝交易市場,代購、出境購物成為消費的新動向。網絡使得全球市場信息更為透明,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漸漸削弱,消費者通過互聯網互助的方式,尋找最優惠的價格,眾多用戶開始嘗試境外代購。
消費者日趨成熟,但消費趨勢近期不會有本質改變。中國近年來的高速發展產生了一批新貴,對奢侈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將帶動對高端服裝市場的需求,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奢侈品最暢銷國度,對高端服裝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土地的稀缺性日益凸顯,流通環節的瓶頸在短時間內難有改善。城市極為稀缺的商場資源構成的相對壟斷局面在近年內很難得到本質改善。